精彩小说尽在追念书苑!手机版

追念书苑 > 穿越重生 > 青衫吏:启宸官场记

青衫吏:启宸官场记

方忆lt 著

穿越重生连载

《青衫吏:启宸官场记》是网络作者“方忆lt”创作的穿越重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苏砚王详情概述:现代省直机关文员苏因加班误触古籍机魂穿启宸王朝景泰三成为宛平县一名正九品主初入古代官他既不懂文书体又缺乏基层常还得面对俸禄微薄的窘一度只求安稳度日借现代公文撰写、数据整理与流程优化的能苏砚将“分类表格”“三联文书”等创新方法融入工作:简化商铺登记册获上司认优化赋税收缴流程被顺天府推更凭数据敏感力揪出豪强兼并田亩的猫腻谨小慎微到主动担他在老县丞提点下适应官场规借“以工代赈”缓解旱逐步立志考进士、入高层改善民乡下寡母的牵挂、现代父母的“精神陪伴”,以及与知县、编修、同科举子的交既为他带来羁也让他在启宸王朝的职场路走出了一条兼顾实务与理想的民生坦

主角:苏砚,王敬   更新:2025-10-06 16:32:03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景泰三年暮春,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刚过,京畿之地宛平县的空气里还浸着湿冷的潮气。

县衙后堂的文书房紧挨着马厩,窗缝里时不时飘进几缕马粪味,苏砚却无暇顾及这些。

他正对着案上摊开的“户籍核对牒文”,第三次把狼毫笔重重搁在青黑的砚台上,笔杆撞击砚台的脆响,在安静的文书房里格外清晰。

宣纸上,墨色字迹歪歪扭扭算不上工整,更要命的是内容错漏百出:“里正”和“保长”的称谓混着排布,本该写“某里里正张某”、“某保保长李某”的地方,被他写成了“张某(里正)”、“李某(保长)”,全然没按启宸王朝公文“先职衔后姓名”的规矩来。

末尾的结语更是离了谱,竟写了句现代机关报告里的“妥否,请批示”,与旁边县丞王敬用朱笔批注的“体例乖谬,当依《启宸公文式·户役门》重拟”形成刺眼对比,那朱红的字迹像一道红痕,烙在苏砚眼底。

他烦躁地抓了抓头上的黑色幞头,布料粗糙得磨头皮。

穿越到这个世界己近一月,苏砚至今没完全适应。

前一秒他还是省首机关里写材料的文员,对着电脑敲着“情况报告”和“工作总结”,下一秒就魂穿成了启宸王朝宛平县的正九品主簿。

不过官阶虽低,却是京畿之地的差事,旁人看来是福气,可对苏砚来说,这福气更像是块烫手的山芋。

原身管的是文书档案、户籍田亩这类琐碎事,偏偏启宸朝的公文体系繁琐到令人发指:奏疏要分“题本”和“奏本”,前者要用印、后者却不用,错了就是“失仪”。

牒文需有“前由”、“事由”和“结语”三段式,前由要写“为核对某乡户籍事”,事由得逐条列清“某里户数、丁口数”,结语必须用“伏惟钧裁”或“恭请批示”这类谦辞。

甚至就连称谓都有讲究,对上司要称“某官衔+某大人”,对下属要写“某职衔+某姓名”,半点都不能错。

这一个月来,苏砚光是背《启宸公文式》就背到头疼,实操起来还是频频出错。

窗外传来衙役走动的脚步声,靴底踏在青石板上,“噔噔”地响,苏砚下意识摸了摸身上的绿色官袍。

这是启宸王朝九品官的制式服饰,衣料是粗纺的绢布,摸起来硬邦邦的,领口还沾着昨日下乡核查田亩时蹭的泥点。

那会儿他错把保长当成里正问话,被村民偷偷笑了半天,还是王县丞过来打圆场,才没让他当场下不来台。

“苏主簿,知县大人催第三次了。”

文书房外,衙役小李的声音带着几分小心翼翼,还掺着点不易察觉的敷衍。

苏砚心里清楚,这是原主留下的“后遗症”。

原主是寒门秀才捐纳的官,没背景没能力,性子还有点怯懦,入职三月没少受同僚轻慢,连衙役都敢在语气里带点怠慢。

如今换了他苏砚,这份“软柿子”的印象还没完全扭转过来。

苏砚深吸一口气,把桌上的牒文仔细叠好,塞进宽大的袍袖里。

袍袖是斜襟的,塞东西时他总担心掉出来,于是又按了按,才起身走向知县衙署。

一路上,遇到几个穿着青色、蓝色官袍的吏员,苏砚都低着头匆匆走过。

青色是七品到五品官的服色,蓝色是八品和九品的,可即便是同穿蓝色的吏员,看他的眼神也带着几分轻视。

知县衙署比文书房宽敞整洁得多,门口挂着“明镜高悬”的匾额,往里面走是正堂,再往后是知县李嵩的办公处。

苏砚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翻纸的“哗啦”声,他定了定神,轻轻叩了叩门。

“进来。”

里面传来一个温和却带着威严的声音。

苏砚推门进去,只见李嵩正坐在案后,对着一份田亩册皱眉。

这位宛平县的知县是正七品,穿着一身青色官袍,衣料比苏砚的好上不少,领口绣着精致的缠枝纹。

他面容清癯,两鬓有些斑白,手指修长,正捏着一支笔在田亩册上圈圈画画。

见苏砚进来,李嵩抬了抬眼,指了指案前的空位:“牒文改好了?”

苏砚连忙上前,把叠好的牒文双手递过去,然后垂手立在一旁,心里早把启宸朝的公文体系骂了三遍。

特苗的比现代机关的公文规范繁琐十倍不止,光是那些谦辞敬语,就够他记上半天。

果然,李嵩只扫了两眼,眉头就皱得更紧,随手把牒文扔回案上,纸张落在桌面上,发出“啪”的一声轻响。

“里正管一里民事,掌户籍、征徭役;保长掌一保治安,管缉盗、查夜,你竟写反了职掌?”

李嵩的声音不算严厉,却带着几分失望,“还有结语,‘伏惟钧裁’西字忘了?

苏主簿,你虽是捐纳出身,可这基本规矩,总得记牢。

宛平县是京畿之地,文书递上去,若是被上司看见这般错漏,丢的是整个宛平县衙的脸面。”

苏砚连忙躬身应着:“是,下官知错,这就回去重改,定不会再犯。”

说话间,他的眼角瞥见李嵩案头堆着的“县内商铺登记册”,厚厚一摞,全是用毛笔写的竖排文字,每一页都密密麻麻的,找一家商铺的信息,得从头翻到尾,至少要半炷香的时间。

他心头忽然一动:现代机关里常用的分类表格,能不能用在这?

把商铺名、地址、经营范围、纳税额分栏列出来,找信息时一目了然,能省不少功夫。

可转念一想,他又把这个念头压了下去。

自己刚穿越过来,还没站稳脚跟,就搞这种“标新立异”的东西,万一被当成“妖言惑众”,或是被人扣上“不遵古法”的帽子,别说这个九品主簿的官帽保不住,能不能安稳活下去都难说。

出了衙署,苏砚正低头想着怎么修改牒文,迎面就撞见了县丞王敬。

这位正八品的老吏穿着半旧的蓝色官袍,手里攥着个算盘,算盘珠子被他拨得“噼里啪啦”响。

王敬在宛平县衙待了二十年,是出了名的老好人,也是这一月来,唯一肯提点他的人。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